历代紫砂名家传

明代

李茂林

明代嘉靖、万历间(1522-1619)宜兴制壶高手。号茂林。江苏宜兴人,一说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四名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后制壶名工,擅作小圆式壶,世称“名玩”,朴实中具妍丽之态。排行第四,故又以“小圆壶李四老官”得名。制壶不加署款,仅朱书号记而已。原先壶坯,都附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沾有缸坛釉泪。自养心始,壶另作瓦囊,闭入陶穴,防止砂壶沾染釉泪,砂壶烧造质量大为提高。子李仲芳,亦是当时制壶名手。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李茂林,行四,名养心。制小圆式,研在朴致中,允属名玩。自此以往,壶乃另作瓦囊,闭入陶穴,故前此名壶,不免沾缸坛油泪。」明?陈贞慧《秋园杂佩》称︰养心之壶艺在时大彬之上,为供春劲敌。传世作品极少。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创始》︰「自正德以递万历,所制多大壶,李茂林始制小圆式,实为阳羡小壶之鼻祖。」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有李养心“菊花八瓣壶”一具,底刻款“李茂林造”四字楷书款,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见该书页57

李养心

号茂林

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江西婺源人。为“四大家”后的制壶名手,善制作小圆壶,世称“名玩”。其子李仲芳也是制壶名手。

惠孟臣

  传为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名手。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孟臣名号有君德、思亭等,孟臣是晚年自号。为时大彬后一名手。孟臣制壶,大壶浑朴,小壶精妙。以竹刀刻款,盖内有“永林”篆字小印者最精。笔法类褚河南。后世仿制者众,广东潮州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小壶,触目皆是。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惠孟臣,不详何时人,善仿古器,书法亦工。」日.奥兰田《茗壶图录》﹕「鸣远、孟臣,名尤显。……在日本,重煎茶小壶,凡刻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等名字者,都受到珍爱。」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孟臣制壶「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泥质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出品则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笔法绝类褚河南,惟细考传器,行、楷书法不一,竹刀钢刀并用,要不离唐贤风格,仿制者虽精,书法究不逮也。」

徐次京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仿古器精良,书法亦佳。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徐次京,善摹仿古器,书法亦工。王汋山长子翼之燕书斋藏一壶,底有八分书“雪庵珍赏”四字,又楷书“徐氏次京”四字,在盖之外口,启盖方见,笔法古雅。惟盖之合口处,总不若大彬之玄妙也。」次京传器,香港艺术馆刊“三足龟水滴”一件,底镌“次京”二字阳文篆书方印。

承云从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承云从,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天启、崇祯间人。」云从传器,《茶具文物馆?罗桂祥藏品》(下册)著录香港茶具文物馆藏“云从桂花四瓣壶”一具,高6.7、宽9.6公分。壶底镌“云从制,为履中先生”八字楷书。

周季山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周季山,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天启、崇祯间人。」

陈挺生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陈挺生,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天启、崇祯间人。」

陈和之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善仿徐友泉、沈君用,壶式高古清绝,书法有晋唐风。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陈和之,善仿友泉、君用,天启、崇祯间人。」日?奥兰田《茗壶图录》卷上︰陈和之「字法具晋唐遗风,泥色浓紫,或猪肝色。试以指摇盖,铿作金石之声。涤拭之久,自发闇然之光,非所谓和尚光之比也。通体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令予心醉忘餐,可称茶疗之珍玩也。」和之传器,茗壶图录》著录有“紫泥圆壶”一具,流直而仰,环而纤,腹圜而丰,圈底内凹,口内设堰圈,盖之如合符,的成乳形,流下镌楷书“陈和之”三字。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著录有李凤廷藏“朱泥觕砂中壶”一具,形扁如合欢,壶底镌“陈和之”三字楷书,旁钤“和之”篆文印章。

徐令音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徐令音,未详其字,见《宜兴县志》,岂即世所称小徐者耶。」令音,疑为徐友泉子,即世称小徐者。徐喈凤《重修宜兴县志》载,友泉、用卿、君用、令音,皆制壶名手。与诸人同列,想必造诣在伯仲间矣。令音传器,香港苏士比编《宜兴陶器》,著录有“鱼头水盛”一件,底镌“徐令音制”四字阳文小篆印章。《阳羡砂器精品图谱》著录“汉方壶”一具,泥淡紫梨皮,气骨淳厚,古朴简练,底钤“徐令音制”篆文方印。

陈俊卿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茗壶高手。生卒不详。紫砂名师时大彬徒弟。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陈俊卿,亦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著录内容皆相同。

陈光甫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制壶仿供春、时大彬,有入室之誉,经其手摹,具体而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陈光甫,仿供春、时大,为入室。天夺其能,早眚一目。相视口、的,不极端致,然经其手摹,亦具体而微矣。」

沈君盛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砂壶高手。生卒不详。制壶善仿徐友泉传器,参以沈君用(士良)之法。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沈君盛,善仿友泉、君用,天启、崇祯间人。」

沈君用

  明代天启、崇祯间( 1621-1644)宜兴制壶高手。名士良,俗呼“沈多梳”(宜兴垂髫之称)。自幼知名,巧殚厥心,中年夭折。具陈仲美之智,制壶尚欧正春一派。善配壶土,技术精湛,盖口准缝,不苟丝发。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神品》︰「沈君用,名士良。踵仲美之智,而妍巧悉敌,壶式上接欧正春一派。至尚象诸物,制为器用,不尚正方圆,而准缝不苟丝发。配土之妙,色象天错,金石同坚。自幼知名,人呼之曰“沈多梳”。巧殚厥心,以甲申四月夭。」甲申为崇祯十七年(1644)。君用传器,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著录有︰陈霭雪藏“红泥粗砂小壶”一具,流短而把反,制作极精,壶底镌“大明天启丁卯(1627)君用制”九字楷书三行。洵俊品也。

陈正明

  明代天启时( 1621-1627)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所制茗壶,工整精雅。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正明,天启间人,制器极精雅。」正明《器,餐霞轩杂录》载,文后山藏有宜兴茗壶,皆极精雅,其一署款“壬戌秋日,陈正明制”八字。壬戌为天启二年(1622)。

陈辰

  明代万历、崇祯间( 1573-1644)宜兴陶刻名手。字共之,生卒不详。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别派》︰「陈辰,字共之。工镌壶款,近人多假手焉,亦陶家之中书君也。」陈辰传器,《宜兴紫砂珍赏》著录有二器︰1.“合欢提梁壶”,壶身刻“合欢当酒(篆体),庚戌(1610)西卢(楷书)”八字,盖钤“陈制”篆体小方印,底钤“共之”篆体方印,上海唐云藏品。2.“长方扁壶”,底刻款“芳气满间轩,共之”七字楷书二行,香港茶具文物馆藏品。《宜兴陶器图谱》著录香港苏士比刊“共之壶”一持。参见“共之款印”。

邵盖

  明代万历时( 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生卒不详。与邵文金、邵文银为一家。邵氏一家所制茗壶,世称“邵家壶”。邵盖制壶工巧,与时大彬同时,自树规模,于大彬为别派,为邵家一名手。邵盖传器,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著录有“紫砂大壶”二柄,作扁花篮形,壶底钤“邵盖监制”阳文篆体印章,字法与邵文金、文银印章相类。李凤廷藏“沙梨皮小朱壶”一具,圆珠式,底镌“邵盖”二字,书法半行楷。邵翰香藏“紫砂大壶”一具,底钤“邵盖监制”四字篆文方印。

欧正春

  明代万历时( 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江苏宜兴人,生卒不详。时大彬弟子。所制茗壶,式度精妍,工疑刻画。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欧正春,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正春,肉好而工疑刻画。」正春传器,有紫砂鸳鸯一件,上钤有“欧正春”楷书印。

邵文银

  明代万历时( 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又名亨裕。唐天如孝廉云︰据《壶史》,亨裕即文银。时大彬弟子,生卒不详。兄文金,亦为大彬高足。所制砂壶多文巧,饶有时门风格。文银传器,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著录有︰「碧山壶馆藏紫砂中壶二具,式度相同,淡墨色,身形微扁,肩圆,四旁光泽,底平,……底有篆书阳文方印曰“邵亨裕制”。不耽阁藏紫泥中壶二持,制作工致,与前壶相伯仲,底钤“邵亨裕制”阳文方印。」香港茶具文物馆藏“邵文银(亨裕)紫砂圆珠壶”一具,嵌盖、圆钮、三弯流、圆弧把,制作文巧、精细,风格柔美清秀,底钤“邵亨裕制”四字篆体方印。高9.6、宽8.9公分。

邵文金

  明代万历时( 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又名亨祥。唐天如孝廉云︰据《壶史》,亨祥即文金。时大彬弟子。生卒不详。弟文银,亦为大彬徒弟。所制茗壶,善仿汉方,为士大夫所珍爱。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今尚寿。」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吴槎客和张叔未诗,有句云︰勇唤邵文金,渠帅在吾握。其制作为士大夫珍赏,于此可见。」

蒋时英

  明代万历时( 1573-1619)宜兴制壶高手。初名伯敷,字伯荂,生卒不详。时大彬弟子。后客于苏州。所制砂壶,坚致高雅,深得士人赞赏。伯荂制壶,眉公书铭,名工名士,世称“双绝壶”。相传项元汴定其式样,呼为“天籁阁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蒋伯荂,名时英,四人(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荂)并大彬弟子。蒋后客于吴。陈眉公(继儒,历嘉靖至崇祯之世,与董其昌齐名。工诗善文,行书出入苏米,兼长绘事)为改其字之敷为荂,因附高流,讳言本业。然其所作,坚致不俗也。」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正传》︰「初名伯敷,后客于吴,陈眉公为改字伯荂。……其壶样,相传为项子京墨林定式,呼为“天籁阁壶”。」

陈仲美

  明代万历、天启间( 1573-1627)宜兴紫砂陶名手。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万历间造瓷于江西景德镇,有“类鬼工”之誉。后至宜兴制紫砂陶,将瓷雕艺术和制壶工艺巧妙结合,以重镂迭刻见长,善配土色,意造诸玩,技艺全面,香盒、狻猊炉、鹦鹉杯、观音像,诸器皆能,名重一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神品》︰「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迭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璎珞花鬘,不可思议。智兼龙眠道子,心思殚竭,以夭天年。」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仲美之雕锼,巧穷毫发。」

陈 辰

陶中之书君 明末宜兴壶艺匠人中,多有请他代镌刻壶款,也制壶。

陈光甫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人

陈和之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人

陈挺生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人

陈用卿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做工精细丰美,有《弦绞金线如意壶》传承云从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有《桂花四瓣壶》传世。

董梁

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所制茗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古拙风格,作品以文巧著称,是最早创造菱花式紫砂壶的名手。

蒋时英

字伯萼,时门弟子,初名伯敷,後客於陈继儒时改名时英 万历至崇祯年间人.所制壶坚致不俗,型优技巧,如一平肩菱花壶,工整妙手,壶底有其提诗及落款,书法草楷但用刀利刃,其作品流传罕见.时英尝

梁小玉

明萬曆至崇禎年間人,傳原為武林人士,能賦詩操琴,為建祠而特製茗壺為祭器,所製壺不俗!書載梁小玉製茗壺[質堅如玉,工麗無匹]!

闵贤

字鲁生

明天启至清顺治年间人,虚心求学,善仿制,学成後,创新风格,所制壶以厚实沉重,朴素而形优,光货居多,其书法端正有晋堂风格,如一碁盘壶於壶肩部位题诗并落[崇祯壬申闵鲁生制]字,书法为晋唐之风,挺拔有力。

邵二孫

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壶手段不凡,造型千姿百态,件件奇妙,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二孙制壶多样,乃其采众制壶家之技艺,并自创新格,始得壶型精彩万分。

邵 盖

明朝万历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旭茂

明末清初制陶名艺人,有《鼓腹提梁壶》传世。

沈君盛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沈子澈

明朝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制陶名艺人。

时大彬

号少山,时朋子 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才铭刻赌有深入研究.善用各式陶土或在陶土中掺 缸土制作,有”浙江省 粗 古,肌理匀”的赞语. 初信供春,喜作大壶,后作小壶,所制砂壶 ,具有朴雅坚致的特色,为前后名家所不能扩

时朋

又名朋朋,时鹏 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所制茗壶,以古拙朴实见长。

项圣思

明末清初制陶名艺人,生卒不详。南京博物馆藏有圣思制《桃杯》,以桃形为杯身,造型古朴生动,红砂色,上有“圣思”铭款,技艺精湛,誉为“桃圣”。

项真

字不损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原籍浙江嘉靖。曾制一茗壶,底有“砚北齐”款,旁署项不损款。字法晋唐,壶形朴雅。

徐次京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有《三足龟水滴》及《葫芦瓜》传世。


徐士衡

字友泉 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时大彬的徒弟。所制《汉方扁》、《小云雷》、《提梁壶》、《蕉叶》、《一回角》、《莲心》、《菱花》等作品妙出心裁、毕智穷工、移人心目。题款喜作真书“友泉”两字,笔法类似大彬,其子继承父业,有“大徐、小徐”之称。


徐展

天启年间制陶名艺人。

元畅

生于明朝嘉靖-隆庆年间,善制砂壶,以古拙见长。

周季山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信卿

明朝万历年间制陶名艺人。仿时大彬、李仲芳的制壶技艺,有《开岁》方壶传世。

陈正明

明朝天启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仲美

明朝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原在景德镇制瓷,后到宜兴制陶。善配壶土,意有创新。善以自然界的花果、草虫入壶,壶似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形神逼真,呼之欲出;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彩欲生。

陈子畦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仿徐友泉的制壶技艺,有《玉兰树段壶》、《南瓜壶》,并有水洗、水滴、荷 、河蟹、瑞兽等作品传世。

供春

又称龚春

生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仿老僧制壶,制成树瘿壶,寺僧叹服,后以制紫砂壶为业,世称“供春壶”。款式多种不一,受当时爱陶人们的称颂:宜兴妙手数供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

金沙寺僧

俗家姓名不详 生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确切年代已难查考,金沙寺在宜兴西部,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制陶名手。

李仲芳

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制壶名手李养心之子,时大彬的高足,因家传并师承,造诣很深,所制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世传“大彬壶”都有李仲芳所作,但由时大彬署款式。

闵鲁生

字贤 明朝天启年间制陶名艺人

欧正春

又称欧子明 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在丁山镇创制均陶,世称“欧窑”。所造陶器,形式大半仿“钧窑”,故又称“宜均”。

邵亭裕

明朝万历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文金

明朝万历年间制陶名艺人。拜时大彬为师,仿汉方壶独绝,有双环耳瓶传世。

邵文银

明朝万历年间制陶名艺人。

沈君用

名士良 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制陶名艺人。

徐令音

天启年间制陶名艺人。


潘允端

(公元1526年~1601年)明嘉靖五年至萬曆二十九年。江蘇華亭人(今上海市松江縣)。字仲履,號南箕老人,元郵道人。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進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其父潘恩(公元1496年~1582年)字子仁,號笠江,一號湛川,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進士,以左都御史致仕。潘允端築"橡園"(園址在上海市舊城鄉東北)以奉其父,為江南名園。中有「樂壽堂」、「世春堂」、「點春堂」、「玉華堂」。明末潘家衰落,徐光啟的孫女購下「世春堂」改建成天主教堂,又稱「敬一堂」。

元江

詹勳華著《宜興陶器圖譜》:「碧山館藏紫泥小壺一具,泥色瑩潤可鑒。壺底書刻“會向瑤臺月下逢 樂壽堂製”共十一字行書,字體圓潤團結,竹刀刻,蓋內有“元江”小印,可知此壺是“元江”為潘允端製作的紫砂壺。」



清代

清早 (康熙,雍正)


思 亭----姓陆,为清初陶人,生卒不见史载。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诸家原皆为清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後为後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王友兰----

清顺治-康熙年间紫砂壶制壶名家。

郑宁候----

清康熙年间紫砂壶制壶名家。

华凤翔----

清康熙至雍正时期制壶名家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 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

陈鸣远----

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 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 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 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 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 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 南京博物馆。

陈介溪----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传善仿古,尤以盖工称绝,史未见其传器 。



许龙文----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楊继光----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所制壶以宫廷风格为装饰手法,善制宫廷御器,泥料配合恰当,以用色称许,工艺精巧,传器稀少 。

方曾三----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敦雅绝妙,坚致不俗,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壶],该壶四方端正,坚瘦工整,底为方氏篆字落款,书法有晋唐风格,此人之壶极为罕见,土胎之风化及颗粒变化相当严重,罕见。

柏 原

----未见史载,尝见一出土小壶款识为「荆溪邵柏原制」因知其姓邵,观其传器风格,应系清初制器好手。所见传器形制多变,风格敦古朴厚,所刻款文亦多雅致。署款格式有先钤椭圆小章「荆溪」於右上首,左下方钤「柏原」篆字阳文方章(如此器);亦有於壶底正中钤上「荆溪邵柏原制」六字阳文篆印者;亦有钤「柏原」篆字长印於诗文右上首者;亦有纯以钢刀阴刻「柏原」两字楷书者。传器紫砂、朱泥、段砂皆有所制,尤以朱泥为夥。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修五款朱泥壶,底款︰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修五。柏原制器,常见不拘泥於传统古式的形制,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此器底镌「雪松轩玩 柏原」,墙款为「修五」,款书闲雅,刀工简洁流畅,散发着浓冽的文人气息。


张怀仁----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家贫以制壶为业!

邵基祖----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其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长。



清中 (乾隆)

惠逸公----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

“二惠”。膺品亦多。

史维高----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潘大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圣 和----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朱泥小壶,盖内同刻「圣和」阴文楷字,底钤「大清乾隆年制」。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壶,底款:榴山,盖款:圣和。此壶式度甚佳,惜出土时壶盖已碎为两瓣。全器纯以打身筒成形,壶身微皱绵密,正所谓「无皱不朱」。底款镌有「榴山」,盖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刀处尤其精采,刀刀精严,却又笔意延绵,诚为朱泥款识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若依朱泥壶落款惯例研判:壶底的榴山者,应该是订烧的文人或显贵。


汪 淮----字小海,一字禺義,清乾隆至嘉慶年間人,能書善詩,所製茗壺精雅渾厚,書法端正,傳器稀少

蒋良玉

清乾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名工,生卒不详,擅长制壶,并工刻壶铭,,曾与吴月亭(竹溪)邵景南和邵友兰等合作,吴月亭,景男,友兰制壶,二泉铭刻,而景南所制作茗壶,大多为二泉所刻,陈曼生住溧阳县宰时

(嘉庆或后

金士恒

清咸豐至光緒年間人。中國向日本教授宜興紫砂陶“拍打鑲接”技藝的是金士恆,他被日本譽為“陶業祖師”。據著名考古學家、南京博物院原副院長宋伯胤考證,金士恆是“安徽銅山縣人”“安徽徐州銅山縣人”。


冯彩霞

清代道光时( 1821-1850)宜兴制壶高手。一说咸丰、光绪年间人,女。生卒不详。制壶有捏制、衔制之分,捏制之壶,指纹隐现。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彩霞,道光时人,或云姓冯,宜兴名匠。南海(今广州)伍氏,制万松园壶,延之至粤。书法欧阳询,所镌款宇,精谨有致,亦间用草书。所制壶有衔制、捏制之别,捏制壶则指纹腠理隐现,尤为夺目。盖以方印为织.,有“彩霞监制”四字阳文篆书。」《(江苏)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陶艺名人选录》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 “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

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 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

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 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

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彭年

----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

乡 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

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

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

馆。


杨凤年

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

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

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

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

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

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瞿应绍----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景南----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 锡----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邓 奎----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梅调鼎----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维新----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朱 坚----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


瞿子冶----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范勤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於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後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


江案卿----清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一[牛辄勘硐殖龃酒优┘业南苍茫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


黃彭年----(1823-1890)字子寿,贵阳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江苏布政使,一说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植士类为己任,尝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大众。父辅辰,亦道光进士,官至凤邠道。子国瑾,官翰林院编修。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彭年好绘事,工花卉。嗜茗饮,尝定制宜兴砂壶。蔡寒琼尝见“白坭小方壶”一持,底钤“彭年”二字篆书方印,盖内钤“子寿”二字隶书小长方印。彭年纂修《畿辅通志》,有《陶楼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善学大亨手法,但无可拟似,所制壶多方圆类,传器一[白泥扁壶],此壶工细工整,盖内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鹅蛋形壶。


蒋祯祥----清同治至民国初年间人,为当时紫砂陶艺家,善制花果类壶,以菊瓣壶型居优,於壶底瓣周围提字为落款,其中以红泥壶较多,工艺技巧细腻,巧妙的塑造出壶的美,然其传器少,如一[菊瓣壶],底题诗并落祯祥。


谦 六----书册查无此人,但其制潘壶颇佳。曾见一器,其款识为阴文楷书「谦六」无边印,制器胎身光洁土釉甚佳,胎身掺粗黄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顺手。


王東石----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壶身由山民刻铭!

潘仕成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会,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於将印款落於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 字「潘」字印。由於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见楷书无印边者,或以铁刃阴刻者,亦有将陶人名印钤於盖内者。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陳光明----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字润贤,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类小品杂项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细巧玲珑,几可乱真,色形优异,美妙绝伦,而所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以一[三办菱形壶]为例,该壶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壶底一陈光明章,[光明]小印。

邵陸大----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口径6.6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着录。

裘桂林----朱泥壶的制壶大师,代表作品有《俘虏》《真身》,所制之壶,无不精美,曾在卢占延(见上)门下学艺!


张德海----福建制壶名家,代表作品有《六柏》,与裘桂林是同们师兄弟!

汪生义----汪生义是老辈制壶高手。据云,吴云根、朱可心曾在他门下学艺

黄玉麟

(1842-1914年),原名玉林,曾用名玉麐。宜兴蜀山人,为清末著名制壶艺人。从师邵湘甫,三年即青出于蓝,善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画家皴法,层峦迭嶂,妙若天成。因受吴大澄和顾荣林之聘,玉麟得以观彝鼎及古器,艺日进,名益高。晚年每制一壶必精心构撰,积日月而后成。笔者就所访、所知,浅析玉麟壶艺风格及成艺过程,如有疏漏,仅请方家指正。

  鱼化龙迷 迷鱼化龙

  黄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原名玉林,因避战乱,于六岁时迁居宜兴蜀山,七岁丧父,由母亲邵氏抚养成人。玉林长至十三岁(1856年),生活所逼,母邵氏托远亲制壶艺人邵湘甫收玉林为徒,走上从艺道路。邵湘甫,蜀山紫砂艺人,以制粗货(一般日用壶、盆、罐)为业,壶艺并不十分出色。而邵湘甫对门人家,却是蜀山细货好手汪升义家。汪升义的祖父,人称汪胖子,是个制壶艺人,以花货竹器闻名于世,并与上袁村邵家交好,得一邵氏祖传《鱼化龙》壶吃茶,玉林为壶所吸引,总是偷眼看《鱼化龙》,盯住不放,并在闲时串至汪家,听汪胖子谈山海经。玉林聪明也机灵,很得汪胖子欢喜。邵湘甫倒不阻止。

  玉林跟邵湘甫所学茶壶款式,主要是《仿古》、《掇球》之类,师徒每日要赶二十把才能休息,壶并不讲究。至半年过去,玉林就开始脱手做活,干完活还要上窑烧成,很是辛苦。但玉林心心念念想着《鱼化龙》壶。有一段时间,玉林竟然在师傅邵湘甫睡觉后,偷偷摸摸来到工场泥凳头,点盏油灯,凭着记忆,捏塑《鱼化龙》茶壶,却总不能成功。捏捏毁毁,也不知学做了多少时日。

  年底空闲,稍有时日,玉林每每借口上汪胖子家,有时玩玩,有时看看,有时汪胖子戏谑他︰「你这小鬼,一天到晚打我鱼化龙的主意,莫非想要偷壶?」玉林大胆坦诚,说出自己想学《鱼化龙》茶壶,汪胖子一巴掌,打得玉林眼冒金星,还骂他想得轻巧,凭我汪胖子几十年功力,还做不到这等功夫的《鱼化龙》!巴掌打过,汪胖子却又大发慈悲,教他说︰壶不是看出来的,要尺寸,要仿样,要专门工具,并叫玉林空闲时跟他学画图样。

  玉林讨得汪胖子欢心,有空闲就画画图样,主要是照汪胖子的《鱼化龙》茶壶画。至学艺第三年,玉林瞒着师傅邵湘甫,在工房里偷偷做起一把《鱼化龙》茶壶。满师之日,玉林将做成的《鱼化龙》壶作为礼物献给邵湘甫,一时赢得「青出于蓝」的声誉,玉林也赢得一个雅号,时人称他为︰「鱼化龙迷」。

  卅年磨砺 终成名家

  玉林满师后,因已能做紫砂细货生活(花货类塑器),声誉反倒超过师傅邵湘甫。但由于多年战乱,窑场不景气,玉林和母亲邵氏生活很艰苦,往往是有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往往不能随自己心愿做茶壶,而是随需要为糊口,一会儿做壶,一会儿做瓶,一会儿做罐。但玉林一有闲时,总要做自己喜爱的《鱼化龙》茶壶。

  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并开始在茶壶上使用「玉麐」印章。至成家立业,虽一贫如洗,但他在紫砂陶艺上的追求和探索并没有停止。

  进入中年,玉麐技艺趋向老练。一个偶然机会,有个窑户叫他配只《鱼化龙》茶壶的壶盖。他一见这把《鱼化龙》茶壶的壶伸,眼睛一亮,就是初学艺时汪胖子使用过的那种邵氏祖传《鱼化龙》壶。《鱼化龙》壶做得实在神妙,壶成圆球状,通身以规则的海水波浪纹组成,纹浪活泼,富有动感。后浪中一面龙头探出,张口睁目,似玩珠状。另一面鲤鱼跃出,头尾相翘,相映成趣。玉麐见是心爱之物,便根据这把《鱼化龙》的造型特点,设计出几种《鱼化龙》壶盖款式,一边配盖,一边观察,一边用心思。在配盖的过程中,他细细仿样,并经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似乎到达如痴如狂的地步。

  玉麐配盖成功,窑户甚为满意。当时蜀山已经开始兴起仿古之风,窑户向玉麐继续订制《鱼化龙》壶。他不满足仿别人的样,就自己打出了新样。壶更圆纯玉洁,整体丰满,壶身的海浪在规则中行云流水,龙头更威武尊严,龙身扭曲变化,张口睁目中吞玩宝珠,敞开的两根龙须亦格外引人注目。鲤鱼图案随着龙的神气而更显精神,强化了「鲤鱼跳龙门」主题。龙腾鱼跃,十分生动。壶盖亦如壶身统一格调,连体海浪自然相融,壶钮是一立体龙头,伸缩自如。浪花翻卷胥出成流,龙尾延伸自然为把。玉麐新样《鱼化龙》一出,窑场轰动。因《鱼化龙》圆润似玉,故有人赞誉玉麐为「玉麒麟出世」,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麐遂改名为「玉麟」。

  黄玉麟一举成名,《鱼化龙》亦不断翻新,其龙,鱼图案雕饰为玉麟一绝,成为传统经典作品之一。观其宜兴紫砂工艺厂的黄玉麟传世佳作《钮鱼化龙》壶,为这一时期的佳品之一。

  《钮鱼化龙》,高10.1公分,口径7.5公分,材质紫红,泥质润腻,底款为「黄玉麟」印款。整体呈圆浑状,壶身云纹、海浪纹顺畅柔和,交替辉映,简洁明快。龙的形象威武粗犷,神态逼真。鱼的形象自然生动,吉利福康。壶流、钮自然过渡,精工巧制,莹洁圆湛,妙若天成。雄威而不失俊美,俏丽而不为人工做作,大雅丰姿,古色古韵,是黄玉麟精湛技艺的充分体现,也是黄玉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壶家妙手 海内誉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吴大澄府上为其仿古创新,精品迭出。吴大澄历任广东、湖南巡抚,喜收藏、爱古董,常请紫砂名手至府中作壶,壶底钤「○斋」阳文篆书款。

  黄玉麟至吴大澄府上,先模仿吴府收藏的钟鼎及古陶器。其后,又为吴大澄所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因黄玉麟将《树瘿壶》误以为《木瓜壶》,故配的壶盖款式为「木瓜」式样。后为民国收藏家黄宾虹所识,并请裴石民重为其配盖,留下一段佳话。

  吴大澄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从何而得,据《阳羡砂壶图考》载述︰「旧存沈树镛(韵初)家,继归吴大澄,后归费念慈……」吴大澄是从沈树镛收藏处转而得来。黄玉麟为吴大澄所收藏的失盖供春《树瘿壶》配盖,并仿制成功,所仿的供春《树瘿壶》均于壶盖内钤「玉麟」小方章阳文篆书印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人把历史上传世的供春《树瘿壶》跟黄玉麟仿制并钤「玉麟」款的供春《树瘿壶》混为一谈,并武断地说供春《树瘿壶》式「实为黄、吴两人合作构思创制出来的。」以此否认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配盖传器供春《树瘿壶》,是毫无根据的,也是有失公允的。

  黄玉麟仿制成功的供春《树瘿壶》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壶高11.5公分,口径6公分,材质段砂。全身作老树瘿状,凹凸不平,把类树根,古朴凝重,圆纯端庄,为仿历史供春作品的佼佼者之一。

  黄玉麟在吴府受到厚遇,有条件、有时间,在壶艺上追求与探索,因而除了制作技艺上十分讲究,对材质配置亦十分讲究起来。黄玉麟自行配置成功的铺砂「雪花泥」,为泥中珍品。

  《雪花提梁》现藏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雪花提梁》用纯手工拍打成型,壶盖钤篆书小方印「玉麟」,壶底钤篆书方章「○斋」。材质为紫红泥铺砂。颗粒匀而稠,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明末清初铺砂凹凸不平感或浆面覆盖感。雪花如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壶飞舞,煞为壮丽,为铺砂工艺中罕见之极品。壶体浑厚朴实,口盖紧密,制工严谨,提梁虚实恰到好处,适宜把玩。《雪花斗方》纯手工镶片嵌成,端庄工整,同一材质,同一效果,同一印款,为壶界所推崇。显示了黄玉麟的艺术功力和高超技艺。

  三年后,黄玉麟载誉归乡,吴大澄派人送来吴氏亲自订制,亲自书写的红木横匾一块,尚书「壶家妙手」四字,用阳文篆书描金,后有「麐斋」「吴大澄」之署款,高高挂于黄玉麟家正门中堂,为宜兴紫砂争来荣誉,为宜兴蜀山陶乡人民争来荣誉,至今传为美谈。

  精工巧制 妙创假山

  黄玉麟自吴府仿制古铜鼎和古陶器以后,技艺日进,名声誉高,也由于吴大澄亲送「壶家妙手」匾额,黄玉麟更是锦上添花。进入盛年,黄玉麟技艺愈深,造诣愈深,每制一壶,必反复斟酌推敲,精心构撰。所制《掇球》、《鱼化龙》,泥色莹洁,外观纯雅,格度浑厚,脱尽清代纤巧之气,很受鉴赏家珍爱。

  黄玉麟身材高大,性格落拓不羁,无子女,仅妻子相伴,居住在蜀山桥北堍小瓦房的水龙宫内。他为人正直,以艺立品,其壶每把售二两银子,须到穷乏之时,他再制作。否则,虽出价数十两,仍不能得到他所制之壶。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黄玉麟所创制《弧菱壶》为其代表作之一。《弧菱壶》壶高8.9公分,口径5.8公分,底款「黄玉麟作」,盖款「玉麟」。泥色似沉香而略带青色,壶形底方肩浑,下宽上收,稳重而雅致。至颈项与口沿交接处再度浑方。三角桥梁顶,简洁大方。四方足托空壶体,呈虚空感,流二弯顺胥,把耳孔与壶身协调一致。线面流畅,菱角清晰而圆浑,适宜把玩。内外处理干净利索,精工细作,严谨而不失古韵。壶一面铭︰「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旁铭方印篆文「吴昌石(吴昌硕)」,壶另一面铭「庚子九秋,昌硕为咏台八兄铭,宝斋持赠,○云刻。」北京故宫博物馆藏黄玉麟同样款识《弧菱壶》一把,只是铭文印款略有变化,茶壶造型嘴口线略有变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玉麟不幸中风,病愈后双手颤抖不止,不能再制茶壶,为度生计,黄玉麟以制作紫砂《假山盆景》度生。他巧妙利用假山大而空的特点,以雕镂为工艺技法,或宝塔形,或千仞形,或险峰形,或悬崖形,或用二片山崖组成「一线天」,或抠空断块,层层迭迭;或高耸挺立,奇峰迭嶂。由于黄玉麟的双手颤抖不止,黄玉麟便巧妙构思,利用双手颤抖时的自然动作,或褶皱,或构造,或侵蚀,反而起到一种奇妙的效果,为常人所不能为,使有意追求者反而存在人造痕迹,有生硬感和臆造感。时人称道黄玉麟的创作能力,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是对中风后患「双手颤抖病」的黄玉麟比较恰当的评价和创制《假山盆景》紫砂陶艺的肯定。

  至民国三年(1914年),黄玉麟病逝于宜兴蜀山「豫丰陶器厂」厂房中,享年七十一岁。黄玉麟一生对紫砂陶艺孜孜追求,不倦探索,仿古创新,精工细作,妙若天成。黄玉麟在患病后不能制壶的情况下,创制《盆景假山》紫砂陶艺,是对紫砂业界品种发展的一种贡献。除了对黄玉麟的历史地位及精湛技艺应予肯定外,还应该在人品艺品上写上一页,让后人发扬这种精神,继承传统,使之代代相传。

民国

卢占延

----号木道老人,为民国初陶人,出生于福建永安。解放后被国家评为特级手拉壶大师,在朱泥器中享有极高声望!据云裘桂林、张德海等曾在他门下学艺!

黄玉麟】 【程寿珍】 【俞国良】 【范大生】 【陈光明】 【汪宝根】 【汪宝洲】 【严光芝】 【魏忠明】 【葛宝林】 【鲍明亮】 【戈根大】 【彭再生】 【秦根林】 【】 【冯桂林】 【鲍六芝】 【邵全章】 【陈少亭】 【胡耀庭】 【范 占】 【李宝珍】 【陈经耕】 【范锦甫】 【谈尧坤】 【范泽林】 【邵宝琴】 【蒋祥元】 【顾德根1895-1960】 【范林源】 【吴纯耿】

顧景舟

朱可心

【高海庚】

裴石民

王寅春

吴云根

任淦庭

【施金庭】

【施福生】

【诸葛伯勋】

沈孝鹿

沈孝陆(1908-1968)

又名孝鹿,生于宜兴城南中袁村,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工冶茗 壶,技术熟练,常为毛顺兴陶器店制壶。1954年与顾景舟、王寅春等一同受 聘参加汤渡陶业合作社紫砂工厂。1956年受聘蜀山紫砂合作社(现紫砂工艺 一厂)。作品多用“沈孝鹿”、“孝陆”、“孝鹿”等款识

师承篇


一、历史上师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

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

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沈君用。

其后因缺少文字记述,难作推断。

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人邵湘甫。程寿珍则学艺于邵友廷。

二、民国时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常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

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

汪森义传汪宝根、朱可心、吴云根。

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三、1949年以后

1954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廷,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

1955年:

朱可心收徒: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

顾景舟收徒:李昌鸿、高海庚、沈巨华、单淑芳、鲍秀云。

吴云根收徒: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

王寅春收徒: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

王寅春收徒:高洪英、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

吴云根收徒:史玉琴、何听初、许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谢乐仙、吴欣南。

郁洪庚收徒:徐茂棠、鲍启君。

任淦庭收徒: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邵新和、王品荣、张赫棠、朱蓉娟。

1958年~1959年:

朱可心收徒: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

顾景舟收徒:高海庚、李昌鸿、沈蘧华、周桂珍。

王寅春收徒:何道洪、高洪英。

吴云根收徒:吕尧臣、许慈媛。

陈福渊收徒:潘持平、周尊严、顾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