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 Huizong and his Lean Gold Calligraphy
铁画银钩谱出的旷古绝唱──宋徽宗瘦金体
作者:郑行之
-- 风雨洗劲竹,天下唯一人 --TrueOrDie Antique
秾芳依翠萼,煥爛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殘霞照似融。丹青難下筆,造化獨留功。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宣和殿制。
宋徽宗画像。(公有领域)
神宗得梦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因为北宋是一个艺术气息非常浓厚的朝代,北宋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喜爱诗书绘画的,神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神宗相信自己这个即将出生的孩子会像李后主一样多才多艺。
结果这个美梦果然成真,不久后出生的赵佶在诗书绘画上极具天赋,人称“小李煜”。书法史上相当有名的“瘦金体”就是赵佶所创。
汲取精华 演绎新意
宋徽宗的“瘦金体”属于楷书字体,他汲取褚遂良、薛曜、薛稷、柳公权、黄庭坚等人的笔墨精华,将之融会贯通,并进一步演绎新意。在字体造型,笔划结构,运笔规则,行笔速度,气韵流转,等等方面,都本着传统基础,研发出与众不同的新笔法,二十多岁就创出了震古铄今的“瘦金体”。
瘦金体的运笔稍快,行笔看起来轻松惬意,挥洒时有舞蹈回旋之意。不管是点、撇、捺、勒、策、磔,每个笔画都是有讲究的。如写横笔,起笔处先是露锋,再斜下横走,然后以重重的顿挫收笔;而在转折时,大体先以方笔行之,微现侧锋笔意时,接着急转直下,笔锋不着痕迹地转为中锋,以圆笔继续行进。就这样,藏锋、露锋,中锋、侧锋都有其特定手法并且运转自如,给人的感觉是既富鲜活跃动气息又不失庄重舒定。
历代评价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如此评价宋徽宗的瘦金体:“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另有论者曰:“横似鹤骨,勾若鹭喙,捺彷兰叶,撇如金针,瘦逸而遒劲,自成一家。”
清代陈邦彦曾跋赵佶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另外,也有评注:“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这些评论都说明瘦金字体的笔意倾向,和一般笔法有所不同。
虽然瘦金体在艺术界有很高的评价,但是从古至今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崇,原因之一是历代都先从政治层面去评断徽宗,把他视作亡国之君,“玩物丧志”,就这样被界定了;再者就是瘦金字体给人一个观感,偏于巧薄、锋利,不符合传统的温文敦厚、蕴藉含蓄之美,所以也就得不到应有的尊崇了。
宋徽宗留传下来的两幅千字文墨宝之一。(公有领域)
也许有人会有所疑惑,为何后人只能临摹个形似,却无人能出其右呢?中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的说法,当然,“书如其人”也成立,在一篇文章或一幅画作、书法作品中,能反映出作者的心境、性格等讯息,这些讯息会融入作品内涵中,形成作品独特的风格。
宋徽宗是皇帝,他身上带着的东西,包括他的性格、气质气度、胸怀见识,他所处的尊贵至极的环境,他那“天之子、唯我独尊”的气派都是自然而然地带在举手投足之间的,不是刻意去演示可得的。而这些,后人都没有,虽然后人中也有当帝王的,但却没有他那样的资质天赋,所以不管人们如何努力,临摹出的就只是形貎而已,那么些富贵气、格局,那是怎么学也学不来的。
再有,瘦金体非常特别,中锋劲挺爽利,侧锋有如兰竹般,这种书体是需要极高的功力和极深的素养,也需要长久保持神闲气定的心境才能完成的,一般人达不到,当然也难以效仿。
宋徽宗留传后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但每一幅都是精品。现在可见到的、传世不朽的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每一幅都是绝世经典。
宋徽宗在其它书体上,无论是楷书、行草也都相当出色,只不过是没有瘦金字体那么有特色,让人过目难忘而已。
不管宋徽宗的瘦金字体是不是符合主流审美观,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瘦金字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独有的“铁画银钩”谱出的旷古绝唱,不但已载入史册,留芳千古,而且也载入一代又一代的亿亿万万中华子民的内心深处。